【咸阳百村之秦都卷】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——将相村
| 招商动态 |2017-02-17
将相村地处马庄辖区最北边缘,毕郢原北麓二道原坡下四公里处,距礼泉阡东镇约四公里。东邻礼泉阡东吴家,南接南寨村,西通礼泉都家,北依礼泉县西王益村。4个村民小组,350户,1400人,耕地2500多亩。
据将相村知情老人的说法:约在明弘治四年魏姓宦官在此定居,得名将相村。而《陕西省咸阳市地名志》(1984年版)关于将相村的解释是:“以魏姓在古代多出将相人才而得名。”
将相村以魏姓、刘姓居首,任、张、沈姓次之。今咸阳渭城区塔儿坡村的刘姓与将相村刘姓同宗。该村既称将相村,其先祖理应有出将入相者,然而现存文史资料却难觅其踪。
合作化时期在村东北方向平整土地时,掘开大石箍墓一处:墓呈四方明庭,东仓西库,椁穴雕梁画栋,柏木棺板,墓主人红缨大帽,着清代官服。残缺墓志铭载:墓主人为国子监太学士,姓魏,名字隐匿不清,难于辨认。墓周原有围墙,门楼门脑上有“魏氏佳城”四字。墓葬规格非一般等级,是否将相无从考证。
将相村魏姓均住南街,原有独立城墙开正西城门,城门外两边有石羊一对,现在魏老强门前深埋,只露头角。魏姓城墙还开一小南门,为村人出行方便。刘姓当年有简易城墙,年久失修,残垣断壁。所有城墙均毁于积肥运动。
将相村原有送子娘娘庙、无量庙、马王庙、雷神庙以及药王庙等,唯双连庙建筑雄伟,庙门楼飞檐斗拱,气势恢宏。大殿内有石雕佛像一尊,两旁有童子站立,常年香火不断。大殿前有铸铁大钟一口,上铸经文及当年建庙布施者姓名。在无量庙像莲花座下藏有数十尊彩塑佛像,实为罕见。以上庙宇佛像均毁于破四旧运动。2004年村民自筹善款,请户县大王镇雕塑匠张民重塑金身,烧香拜佛,祈福平安。每逢庙会,求佛烧香者络绎不绝,村上锣鼓队助兴。
将相村老前辈达官显贵不少,名人英雄屡见不鲜。大江东去浪淘尽,风流人物看今朝。
魏兆吉:民主人士,终生从事教育事业,文革中蒙冤,投井身亡,后予昭雪。
魏兆奇:在教育界工作,直至退休。
刘中宽:解放前仪祉农校毕业,先后在咸阳水文站、黄河水利委员会、咸阳渭河管理站工作。
刘中让:先任教,后在测量队、咸阳市规划局工作。
沈作舟:先当红军,1950年加入志愿军赴朝鲜作战,复员后在地质勘探队工作,曾获金日成勋章,朱德、彭德怀为其颁发证书。
刘振强:参加过志愿军,立过功,现为市中心医院保健医生。
魏建林:解放初为石羊乡文书、周陵乡文书、马庄公社拖拉机站会计等。
张正祥:参加志愿军赴朝鲜作战,曾为将相村党支部书记,廉洁、自律。
魏兆瑞:解放后一直任村大队长、村主任。
刘振荣:曾为村老年协会负责人,关心和支持各项公益事业,是文艺活动的活跃人士。
任养生:马庄信用社工作,负责农业信贷,后任信用社主任至退休。
在村道路建设上有突出善举名单:
刘培发:专业户,村道路建设捐款2000元。
杨彩梅:专业户,村道路建设捐款1000元。
刘振锋:个体户,村道路建设捐款1000元。
刘振英:渭河发电厂正元公司经理,捐款1000元。
刘远志:个体户,村道路建设捐款1000元。
将相村多年来距主干公路较远,村民的生产生活多受制约,2006年由政府出资,村民自筹,修通村口至主干公路一公里多的通村路。2010年村街道全部混凝土硬化,给村民发展生产、生活、发展经济奠定牢固的基础。将相村的农业生产以果树粮食为主,附以薯类油料豆类。养殖业上,养猪50头以上的猪场5户,养荷兰猪50至100头的有30多户。
农业机械化程度逐年普及,现有大中型拖拉机8台、大型建筑上料塔吊一座、大型货运汽车10辆、小型汽车13辆。生产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。
将相村水利条件优越,宝鸡东四支是上游水源。村级支渠斗渠全部水泥衬砌,现有灌溉机井10眼、铺设暗管500米,农业生产管理基本达到科学种田,土地基本实现渠灌井灌双保险,旱涝保丰收。
将相村人酷爱秦腔艺术,解放前即有成规模的戏班子。上世纪六十年代,曾排练演出过古典戏、现代戏。刘培清先生任团长兼操琴,秦腔《智取威虎山》在马庄公社文艺调演获奖。村上还有锣鼓队经常演出,村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。
党支部书记刘东文表示:因地制宜,按政府安排,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经村民自愿,搞好土地流转、招商引资,同时大力改善民生,优化人居环境,向集约型、环保型、观光型农业发展,把将相村建成马庄镇一个灿烂的明星村。
联系